
东南亚一直是日韩家电的主场,如今变天了
长期以来,东南亚都是日韩家电企业的传统优势市场。三星、LG、松下等凭借深厚的市场根基和品牌认知,牢牢把控这一人口近7亿、年规模超500亿美元的市场。近十余年来,韩方更是不断加大东南亚投资:如三星,截至2023年其在越累计投资已达200亿美元,而越南当年的外汇储备为1000亿美元。一定程度上,三星甚至可以影响越南的政策制定。
然而,一股来自中国的品牌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旧有秩序,让这片土地悄然变天。日韩品牌的固有优势,也正从多个维度逐步瓦解。

首先是产品创新的错位。东南亚是有上千个民族、上千种语言的文化经济复合体,用户需求复杂多变,且当地特殊气候对家电产品提出特殊要求。对此,传统日韩品牌的标准产品线逐渐难以完全适应。
而中国品牌,则以深度本土化创新顺势突围。曼谷的电器卖场里,某韩国品牌促销员拼命强调“韩国技术”,另一韩企展台则挂着“75年品牌历史”的巨幅海报。可对面海尔智家店内,一台洗衣机上面却用泰语写着“水压不够?我们有增压泵!”——这款产品,是专门针对当地水压较低问题所设计,用户反响热烈。
此外,海尔智家还针对空调发霉问题推出“会洗澡”的自清洁空调;在印尼,美的空调给遥控器加上了“斋月模式”,夜间自动调高2℃避免着凉;在越南,TCL电视机预装了本土网红直播App等……这些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中国品牌对当地需求深入洞察的产品再造。
其次是供应链优势的消殆。中国品牌集体在东南亚建厂前,日韩品牌家电价差曾达到20%-30%。但如今,随着中国军团集体进驻,日韩品牌已陷入“守份额”和“保溢价”的两难。如2021年,日本某头部品牌就关闭了泰国洗衣机和冰箱生产线,并辞退800名员工,显露出战略收缩迹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品牌布局的步伐加速:2024年,海尔春武里空调工业园在泰国奠基,这将是中国品牌在整个东南亚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事实上,2022年以来,海尔智家已先后在东南亚建立11家工厂、5座工业园,构建起涵盖各大核心品类的本土化制造网络;今年6月,爱仕达、TCL智家也相继落子东南亚,爱仕达拟不超过1.5亿元在越南建设炊具、小家电及工业机器人基地,TCL智家旗下奥马冰箱也规划于泰国设立生产基地,分两期投资建设冷柜产线、冰箱产线及配套设施。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供应链的本土化布局不仅能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波动风险,更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的市场能力。海尔智家就是典型例子:2025年1-4月,海尔智家在泰国、越南、印尼三大关键市场的白电销量合计居首,市场份额达14.3%,同比增长8.2%。这标志着中国品牌依托本土供应链,在核心市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其三是渠道策略的固化。近些年,东南亚电商和本土渠道快速崛起,过度依赖传统卖场的日韩品牌错失新消费场景,导致年轻群体渗透率不足。
与之相反,中国家电品牌则通过渠道突破迅速抢占市场。小家电领域的HAN RIVER就很有代表性:作为新兴的国产小家电品牌,HAN RIVER进入印尼市场之初便迅速在Shopee、Lazada、TikTok等渠道全面布局。2020年底,HAN RIVER已跃升为印尼Shopee类目Top1,成为开拓印尼市场的中国小家电先锋品牌之一。
再看以海尔智家为代表的大家电品牌,渠道布局更为完整致密。线下方面,海尔智家在马来建立了1400多销售网点和55家旗舰店,在越南与顶级零售平台DMX合作,在印尼绑定Atlanta等本土强势渠道;线上,海尔智家则依托Lazada、Shopee等本地主流电商平台,结合社交媒体营销构建完整的数字化销售生态。这种灵活多元的渠道策略,也使得中国品牌能更广泛、精准地触达不同层级的消费者。
日韩退守,东盟变天。东南亚市场的局势更替,本质是“全球标准化”与“全球本土化”两种模式的较量。中国品牌的胜利在于将战场从“工厂产线”前移到“用户生活”——谁能因地制宜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和追求,谁才能真正扎根这片热土。而日韩品牌若不能从“时代的傲慢”中觉醒,失守东南亚或许只是全球收缩的开始。
长期以来,东南亚都是日韩家电企业的传统优势市场。三星、LG、松下等凭借深厚的市场根基和品牌认知,牢牢把控这一人口近7亿、年规模超500亿美元的市场。近十余年来,韩方更是不断加大东南亚投资:如三星,截至2023年其在越累计投资已达200亿美元,而越南当年的外汇储备为1000亿美元。一定程度上,三星甚至可以影响越南的政策制定。
然而,一股来自中国的品牌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旧有秩序,让这片土地悄然变天。日韩品牌的固有优势,也正从多个维度逐步瓦解。

首先是产品创新的错位。东南亚是有上千个民族、上千种语言的文化经济复合体,用户需求复杂多变,且当地特殊气候对家电产品提出特殊要求。对此,传统日韩品牌的标准产品线逐渐难以完全适应。
而中国品牌,则以深度本土化创新顺势突围。曼谷的电器卖场里,某韩国品牌促销员拼命强调“韩国技术”,另一韩企展台则挂着“75年品牌历史”的巨幅海报。可对面海尔智家店内,一台洗衣机上面却用泰语写着“水压不够?我们有增压泵!”——这款产品,是专门针对当地水压较低问题所设计,用户反响热烈。
此外,海尔智家还针对空调发霉问题推出“会洗澡”的自清洁空调;在印尼,美的空调给遥控器加上了“斋月模式”,夜间自动调高2℃避免着凉;在越南,TCL电视机预装了本土网红直播App等……这些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中国品牌对当地需求深入洞察的产品再造。
其次是供应链优势的消殆。中国品牌集体在东南亚建厂前,日韩品牌家电价差曾达到20%-30%。但如今,随着中国军团集体进驻,日韩品牌已陷入“守份额”和“保溢价”的两难。如2021年,日本某头部品牌就关闭了泰国洗衣机和冰箱生产线,并辞退800名员工,显露出战略收缩迹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品牌布局的步伐加速:2024年,海尔春武里空调工业园在泰国奠基,这将是中国品牌在整个东南亚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事实上,2022年以来,海尔智家已先后在东南亚建立11家工厂、5座工业园,构建起涵盖各大核心品类的本土化制造网络;今年6月,爱仕达、TCL智家也相继落子东南亚,爱仕达拟不超过1.5亿元在越南建设炊具、小家电及工业机器人基地,TCL智家旗下奥马冰箱也规划于泰国设立生产基地,分两期投资建设冷柜产线、冰箱产线及配套设施。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供应链的本土化布局不仅能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波动风险,更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的市场能力。海尔智家就是典型例子:2025年1-4月,海尔智家在泰国、越南、印尼三大关键市场的白电销量合计居首,市场份额达14.3%,同比增长8.2%。这标志着中国品牌依托本土供应链,在核心市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其三是渠道策略的固化。近些年,东南亚电商和本土渠道快速崛起,过度依赖传统卖场的日韩品牌错失新消费场景,导致年轻群体渗透率不足。
与之相反,中国家电品牌则通过渠道突破迅速抢占市场。小家电领域的HAN RIVER就很有代表性:作为新兴的国产小家电品牌,HAN RIVER进入印尼市场之初便迅速在Shopee、Lazada、TikTok等渠道全面布局。2020年底,HAN RIVER已跃升为印尼Shopee类目Top1,成为开拓印尼市场的中国小家电先锋品牌之一。
再看以海尔智家为代表的大家电品牌,渠道布局更为完整致密。线下方面,海尔智家在马来建立了1400多销售网点和55家旗舰店,在越南与顶级零售平台DMX合作,在印尼绑定Atlanta等本土强势渠道;线上,海尔智家则依托Lazada、Shopee等本地主流电商平台,结合社交媒体营销构建完整的数字化销售生态。这种灵活多元的渠道策略,也使得中国品牌能更广泛、精准地触达不同层级的消费者。
日韩退守,东盟变天。东南亚市场的局势更替,本质是“全球标准化”与“全球本土化”两种模式的较量。中国品牌的胜利在于将战场从“工厂产线”前移到“用户生活”——谁能因地制宜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和追求,谁才能真正扎根这片热土。而日韩品牌若不能从“时代的傲慢”中觉醒,失守东南亚或许只是全球收缩的开始。
免责声明: 家电资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联系方式:sikto@126.com
本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家电资讯网站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