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家电市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时间:2024-11-22  来源:中国家电网  作者:编辑

  双十一过后,家电品类在即时零售渠道的销售额达到281亿元,同比增长19.1%,显示出即时零售在家电市场的潜力。然而,当即时零售的叙事传导至商家和消费者时,却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即时零售的核心在于能否让消费者及时便利地享受到所需产品,这要求仓库、配送等环节必须满足即时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家电即时零售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线上线下货不对板、门店找不到等问题时有发生。例如,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搜索到的家电产品,在实体店中往往找不到对应商品,或者线上显示有货但无法下单。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损害了平台的信誉。

  其次,大家电在即时零售中往往需要二次下单,效率低下。一些家电商家表示,外卖平台只是接单,接单后还需要店铺人员去二次操作下单,不如直接在官方商城下单快捷。这导致即时零售的“即时”性大打折扣,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快速配送的需求。

  此外,消费者在使用即时零售购买家电时,还难以享受国补等优惠政策。一些商家表示,线上是否有补贴需要看订单上是否标明,否则就无法享受政府补贴。这使得即时零售在价格上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在配送时效方面,即时零售也未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期望。虽然一些平台宣称可以提供小时达服务,但实际上大家电的配送往往需要更长时间。例如,在某外卖平台上购买的小米电视,配送时效为“明天10点-22点”,这显然与消费者的即时需求不符。

  那么,什么家电品类更适合即时零售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电品类似乎更适合这种业态。家电产品易于配送,使用场景多元,购买几率较高。例如,封口机、可视化挖耳勺等家电产品,在即时零售平台上销量较好。



免责声明: 家电资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联系方式:sikto@126.com

本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家电资讯网站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重点推荐
四季沐歌空气能携“好物”亮相第五届中国消博会 企业“AI Day”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启动,电子产品技术创新引领智慧生活新风尚 闫妮:海尔能让人放下心来,放下心才能成为好朋友 海尔重磅官宣!大满贯视后闫妮加盟,帮大家挑选好家电 中泰建交50周年,海尔智家举行泰国马拉松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