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播套路深,消费者需警惕“高补贴”“高奢品”陷阱
在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仓库直播(仓播)以其独特的场景和“高补贴”“高奢品”的噱头吸引了大量观众。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仓播存在虚假宣传现象,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格外小心。
仓播,即在仓库中进行的直播销售活动,主播们通常身后堆满各式货箱、货柜,宣称直播地点为货源仓库,商品直接从仓库发出,因此价格更具优势。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仓播主播所宣称的“高补贴”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价格优惠,而所谓的“高奢品”也往往是货不对板。
例如,在某场仓播中,主播推销某品牌新款手机时,宣称直播间购买可补贴1000元,售价仅为1198元。然而,消费者们发现,这款手机早已上市,且官方售价和市场价均低于主播所宣称的补贴后价格。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化妆品、手表等商品上,消费者在其他平台比价后发现,仓播直播间所售商品并不便宜。
除了虚构“高补贴”外,一些仓播主播还自封商品为“高奢品”。在某仓播直播间,主播介绍一款“瑞士品牌”手表时,称其为“高奢品牌”,并展示了一张签购单,称原价66800港元,直播间只要99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款手表在多个电商平台的售价多在百元左右,最低甚至只需30多元。有名表行业从业者表示,并未听过该品牌,不认为其属于“高奢品”。
为了打造“货源”场景和营造“抢手”氛围,一些仓播主播还采取了堆叠空箱、模糊信息、引导评论等套路。主播们穿行在堆满货箱、货柜的场地中,看似货源充足,但实际上只有少量货物样品,其余均为空箱。在介绍商品时,主播们往往有意混淆型号、新旧等关键信息,甚至通过发“福袋”等方式引导观众发表指定评论,以营造商品抢手的假象。
针对这些虚假宣传行为,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律师董世盼表示,一些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堆叠空箱、模糊信息、虚标价格等行为,误导消费者购买所谓“高奢”“高折扣”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为了规范新兴直播行业,保证产品质量,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仓播监管。平台要建立仓播监管长效机制,对仓播运营方的资质、商品来源、质量证明、销售话术等加强动态核验监管;监管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专项抽检,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
同时,消费者们在直播间购物时也需保持警惕,不贪小便宜,理性消费。在购买前要认真核查商品信息,保留订单记录、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作为维权依据。遇到问题时要依法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