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赛道火热 能否最终颠覆用户习惯

时间:2024-02-26  来源:中国家电网  作者:编辑

    龙年伊始,手机厂商在AI领域又有了新动作,魅族直接宣布“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全力投入AI设备;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公开信中将今年定义为AI手机元年。但市场对此已不感到新鲜,毕竟去年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大都推出了搭载AI的旗舰机型,一度卖到断货,而消费者的抢购热情也延续到如今。但值得玩味的是,用户更看重的是手机这款硬件,对其中的AI表示“无感”,关键在于,丰富的第三方应用已经满足了用户的绝大部分需求,这似乎让厂商的努力变得“鸡肋”。

  在业内专家看来,虽然AI概念尚不足以颠覆市场,但这场激烈的竞争并不完全指向用户,更多是在瞄准同行,在用户争夺战中,没有品牌甘于出局。

  AI“无感”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看重的是“旗舰”二字还是AI功能,其中大有文章,在采访中有许多购置了新机的消费者表示对AI的感受不强。

  长期使用苹果手机的唐先生,因工作需要在今年初购置的第二部手机是华为Mate60 Pro,唐先生表示,自己并非因为该机型受追捧便跟风,购买前自己也在该手机与荣耀Magic6 Pro、OPPO Find X7之间做过对比,综合考量性能与价格,最终选择了该手机,不过在所有的考量因素中并不包括AI性能。唐先生称,自己选择Mate60 Pro主要是看中了其智感支付功能以及3D深感摄像头,而有朋友也告诉他华为旗舰的电力续航较为出色。

  同样因工作需要购置第二部手机,刘女士则选择了OPPO Find X7,在微博、小红书运营个人账号的刘女士十分看重影像性能, OPPO Find X7系列正是以哈苏大师影像闻名,刘女士称,在影像出色的前提下, OPPO这款新机增添了卫星通话功能,相比华为的旗舰手机,弥补了此前的短板,另外在价格上相比Mate60 Pro也低了四五百元。同样,刘女士也表示不关注AI功能。

  这样的用户并非个例,在采访中,有手机门店销售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称,在为用户介绍新机功能时,除了影像方面外,超薄屏下指纹、3D人脸识别、护眼屏等特性都能成为推荐理由,而在用户眼中,这些性能或许都过于“先进”,许多顾客关心的只是屏幕的抗摔性、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握持手感如何, AI概念在推销过程中总是缺席。

  争夺用户

  这种情况似乎让手机品牌在AI上的巨大投入成了白费心机,实际上,无论是华为Mate60 Pro还是OPPO Find X7,都在AI上做了重要革新,例如华为便搭载了自然语言大模型应用“小艺”,小艺可以听懂和理解用户的自然语言,这意味着用户只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就能调用对应的功能和设置,而OPPO Find X7则利用AI完善了修图功能,OPPO Find X7借助视觉大模型的能力,提供了更加先进的AIGC消除功能,目前已经实现了对超过120类主体的识别与分割支持。

  对AI手机无感,并不意味着与AI绝缘,相反,很多用户已经将AI融入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在采访中,有不少用户表示,无论是润色文章、制作幻灯片,还是P图、加工视频,都离不开AI的辅助,问题在于,自己下载的第三方软件已经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手机中的AI似乎变得多余。

  正如消费者所言,包括腾讯、百度、阿里、科大讯飞在内的诸多企业,早就领先于手机在AI赛道上布局,例如科大讯飞的星火2.0大模型,其大模型代码能力和多模态交互能力实现重大升级。在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多模态能力方面更加强大,在教育、办公、汽车、数字员工等行业的应用也更为成熟。

  而百度已经进入基于AI开发原生应用的阶段,去年10月文心大模型 4.0面世,基于星河社区大模型工具中心“多工具智能编排”开发模式,用户可以从头开发完成一款集成图文识别、问答、翻译、播报等多模态全功能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手机企业的AI技术是否会变得鸡肋,不禁引人深思。现在国产手机厂商布局的大模型架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端侧为主的AI大模型,另一种则是云端协同部署方案。例如OPPO、vivo、华为目前采用的是云端协同部署方案;荣耀和小米则以布局端侧为主,其中,vivo发布了其自研的AI“蓝心大模型”;OPPO在Color OS 14中内置了“安第斯大模型”;荣耀发布了新一代Magic OS 8.0,小米宣布自研AI大模型“MiLM-6B”已经接入小米澎湃OS。不过无论哪种路线,似乎都落后于互联网AI的脚步。

  焦虑何来

  针对这一问题,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不可否认,如今丰富、完善的第三方应用,的确削弱了手机AI的魅力,但是对手机企业而言,加码AI研发乃是必由之路,从产品性质来看,手机是第三方应用的入口和载体,多数用户需凭借手机才能接触到这些前沿AI,这就给了手机企业发展空间,让手机厂商有底气和互联网公司争夺用户。

  丁少将称,这种现象并不新鲜,之前在应用商店、浏览器等领域都曾上演过,而手机企业并未在争夺战中败北,相反,如今很多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成了用户的第一选择,相比第三方应用,手机自带的AI功能使用体验会更加便捷、平滑,凭借这点便能俘获许多用户。退一步说,即便手机企业“技不如人”,也不能在竞争中完全被外部应用所绑架,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实际上,一些手机品牌也考虑到这个有关自身“定位”的问题,如何增强品牌在AI浪潮中的存在感,是部分厂商的焦虑所在。荣耀给出的答案是向上游进军,自行打造平台级AI,荣耀CEO赵明曾表示,荣耀要做的是平台级AI而非功能性AI,也就是用大模型来重构底层操作系统,将其对自然语义的理解、对图形的处理、对资源的调配融入操作系统的每个“毛细血管”里,平台级和系统级就是荣耀的优势。

  而小米方面,似乎更坚信持续的投入最终会换来爆发。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NLP首席科学家王斌表示,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可追溯至约六七年前,尤其是Google的Transformer架构亮相之后,大家纷纷围绕这一方向展开不同的探索。然而,真正具爆炸性的应用或许始于ChatGPT,在这一基础上,大家继续进行更新与迭代,尽管相较于ChatGPT的问世可能算是比较小的变革,但一个重大变革结合小幅变革,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将持续。

  丁少将谈到,虽然AI手机概念尚不足以颠覆市场,不过如今也的确没有另外一款硬件比手机更适合让AI模型落地,十几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让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中枢,而庞大的手机用户数量,也成为训练AI绝佳的场地,在AI的竞争中,没有企业甘于人后,而未来成果如何,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 家电资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联系方式:sikto@126.com

本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家电资讯网站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重点推荐
万象分区+绚彩XDR双加持,C78K定义“硬核”画质新标准! 小熊电器多功能叠叠锅:解锁厨房新空间,尽享多元美食 零下20℃依然精准!“海尔直驱时钟”亮相冰雪大世界 理念引潮流 品质塑口碑 阿里斯顿助力舒适家居行业提质升级 万象分区,一区顶多区,突破Mini LED电视画质技术发展瓶颈! 【用户告白】第二十八期|四季沐歌空气能收获感谢信!为道孚县各级师生送去温暖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