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攻到防守,京东换CEO背后的深层意义
5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原CEO徐雷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请,已经集团董事会批准。京东集团CFO许冉升任CEO,负责集团各业务的日常运营和协同发展,向京东集团董事会及主席刘强东汇报。京东物流集团CFO单甦升任京东集团CFO。
徐雷只有49岁,按理说处于当打之年,他的“退休”更多是京东的战略转型。
有一种观点认为,京东更换CEO,是攻防转换。理由很简单,徐雷是一个进攻性选手,而许冉是CFO出身,做财务的往往是“守财奴”,属于防守型选手。
作为对比,现在阿里的张勇也是CFO出身。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星空君并不完全认可。
因为许冉不是普通的CFO,她并非长期跟随刘强东看着京东成长的“账房先生”,而是后来的入局者,她在京东最擅长的不是算账和守财,而是资本运作。
在很多上市公司,她的岗位应该隶属于证券部,而非财务部。
公开履历显示,许冉于2018年7月加入京东集团,曾任京东零售集团财务负责人、京东集团CFO等多个岗位。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京东集团之前,许冉曾是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合伙人,先后在普华永道的北京办事处及旧金山办事处工作了近20年。
许冉的重点业绩不是传统的经营成果,她曾主导完成达达、德邦、中国物流地产等上市公司的并购,以及京东科技的业务重组。在融资交易方面,其曾主导京东集团香港二次上市,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和京东仓储设施公募REITs的分拆上市,京东工业、京东产发的一级市场融资等交易。
了解了她的专长和履历,再来看待这件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从财报的视角来看,京东的危机是营收规模扩张乏力。
2022年,京东的营收规模已经突破万亿,虽然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但这个数据逼近极限。
做个不太恰当的类比,两桶油的年营收也不过2、3万亿上下,它们每家在全国有2-3万座加油站,客户群体相对忠诚。
京东已经接近半个中石化或者中石油的规模,基本摸到了天花板。
但京东十几年来的成长模式,靠的不是精雕细琢赚取利润,而是靠规模效应,扩张的新业务的规模带来的现金流,从而维持庞大的体量运转。
一旦规模扩张停止,可能会出现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现金流,京东的利润率不高,庞大的现金流来自于规模的扩张;
二是自建物流带来的重资产经营成本难以分摊;
三是客户粘性下降,经营规模扩张的放缓同步带来客户增量的下滑。
更换财务管理为导向的CEO,意味着开始向管理要效益,开始向资本市场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