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生态之困,vivo空有“销冠”之名

时间:2023-03-01  来源:中国家电网  作者:编辑

  在人口增长红利消退的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工作也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长也触及天花板。而且,其影响已经波及移动互联网上网用户的增长。人手一部甚至几部手机的现状,让智能手机头部厂商与互联网巨头也只能在存量市场中博弈,无异于夹缝中求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人称绿厂的vivo,虽然难敌行业增长放缓、头部品牌出货量集体下滑的大势,也陷入出货量同比下降近三成的颓势之中,但是2022年却依然保住了“销冠”的宝座。

  IDC报告显示,2020年vivo以5316.1万台的全年出货量和18.6%的市占率排名第一,而这已是vivo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手机品牌。只是,一直靠量取胜、冲击高端乏力的vivo,却很难在销冠的位置上“沾沾自喜”,正如vivo总裁沈炜在年会中指出,未来或充满危机。

  种种迹象表明,沈炜这种说法并非耸人听闻,而是狼真的要来了。

  行业进入低谷期,“销冠”vivo难以独善其身

  2022年,智能手机厂商集体陷入了负增长的“至暗时刻”。根据Canalys智能手机分析统计数据,2022年,苹果的出货量为5130万台,同比下降4%;小米的出货量为3860万台,同比下降24%;vivo的出货量为5220万台,同比下降27%;OPPO的出货量为5040万台,同比下降27%。

  增长集体“告负”的背后,是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现萎缩的直观表现。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样不容乐观。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下有史以来最大降幅。而且,时隔十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台以下。

  大厦将倾,安有完卵?刚刚坐上销冠位置的vivo,显然不会坐以待毙。但是无奈的现实是,行业增长见顶,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低谷期,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vivo即便是借着华为等头部品牌因为断供而让出市场份额、荣耀被剥离出华为后尚未成长壮大等外部机遇,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却依然难以在行业大势面前,独善其身。

  对此,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表示,vivo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现阶段需要一只手抓量,保证短期从经营的角度能够活下来;另一只手对未来做持续的投资,坚定做高端。

  只是,这两种策略无异于老生常谈。过去10余年以来,vivo用其稳扎稳打、中规中矩的打法,从一众手机品牌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个过程,虽然也印证了vivo在艰难的逆境与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的生存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也让vivo进入了一个虽有销量,却无品牌、无缘高端的怪圈。

  因此,‘于见专栏’认为,在一定时间内,胡柏山所言的前半句,对于vivo而言并非难事。但是后半句,却依然充满凶险。甚至可以预见,在下一个智能手机市场周期中,vivo仍难破圈。

  “半吊子”的品牌力之下,vivo难言冲击高端

  众所周知,消费市场一直是品牌与产品在主导。有些企业因为品牌而让产品持续畅销,也有一些企业,深谙品牌营销之道,仅仅通过几款爆款产品,就能让其品牌力炸裂。

  例如,通过运营商业务崛起的华为,就因为其技术实力与品牌力,打造出了华为智能手机品牌,并一直以高端形象示人。而类似钟薛高、喜茶等新消费、新零售品牌,则是先有爆款产品,后有投资价值逐渐攀升的品牌。

  相比两种品牌成长路径殊途同归,vivo的优势却在于线下渠道,而其品牌成长,依靠的是长年累月的品牌曝光。因此,市场消费者对其认知,似乎只是记住了vivo这个品牌而已,而并非vivo的某项令人惊艳的技术、某款令人记忆深刻的产品。

  条条大道通罗马,vivo选择的这条品牌路径无可厚非,但是事实也证明,这种选择,无疑也是最为艰难、最为漫长的。正如品牌营销专家的共识,名牌不等于品牌。名牌指的是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商标。而品牌则更多地是蕴含着市场识别度高、且相关产品有口皆碑等更深层次的消费者认知。

  对比之下,vivo显然更接近前者,而其对应的vivo智能手机产品,离后者所蕴含的占领用户心智、形成独一无二的市场辨识度等品牌要素,恐怕还相差甚远。由于中低端机型销售量巨大,让很多用户以为vivo是平民机,很难改变用户对于vivo的看法,因此vivo才一直无缘高端。

  实际上,vivo已经多次冲击高端。只是,vivo一直以来的“机海战术”,让其限于追求数量而缺乏“质量”的恶性循环中,甚至有些难以自拔。

  如果一定要给vivo的差异化竞争正名,那么vivo智能手机更注重UI、外观设计等因素,或许是其能够至今依然活跃在市场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90年代是功能机时代,彼时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就是在其“设计驱动”的发展理念下,获得了无数年轻用户的青睐。

  只不过,也正是因为其主打手机配置与性价比的策略,让其形成了“厂妹机”等低端品牌印象,甚至至今销量已经夺冠,这种印象依然有些根深蒂固,难以扭转。

  “机海战术”在为vivo带来整体销量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媒体统计,近两年里,vivo一年内发布超40款机型,远超其他同类品牌。只是,因此也带来了两个较为致命的问题。其一是产品发布节奏过快,导致老版本的产品销售周期变短,而成为了库存,带来了仓储成本与经营压力。

  其二是产品研发周期短、同质化严重,甚至两款新产品的差异,只是内存大小的不同。与此同时,也很难产生爆款,即便偶尔发布价格偏高的所谓“高端手机”,消费市场也并不买账。

  例如,vivo原本的高端旗舰产品线Xplay系列莫名其妙停止更新之后,Nex系列被vivo在高端市场寄予厚望。但是,实际市场则表明,该系列产品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角色定位。而vivo号称花费2亿元打造的NEX3,就被网友视为输在了屏幕素质、品牌力不足、技术欠缺竞争力等方面。

  增量市场见顶,vivo的生态之困

  智能手机市场的空间所剩无几,增量市场见顶已经是不可扭转的事实。因此,很多智能手机厂商纵向深入不成,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横向扩张智能硬件产品,甚至构建智能软硬件生态,转型商业模式。

  例如,同为智能手机市场头部企业的苹果、小米、华为,除了完善了智能手机产品线以外,无一例外的布局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以智能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向更多品类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华为,他们除了完善的硬件产品线以外,还有自主研发的IoS、鸿蒙系统,并基于智能硬件与操作系统,逐渐形成了具有较高竞争壁垒的智能软硬件生态。

  相比之下,vivo则只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周边的配件产品,可谓独木难成林。vivo难以形成类比苹果华为的生态系统只是其一,更为致命的是,高端产品有了这些外部资源加持,给了一些数码科技发烧友更丰富的选择,而vivo在这样的对比之下,高端硬件产品则显得有些单薄、甚至智能化的含金量也略显不足,消费者自然难以为其买单。

  而且,vivo选择从“高颜值设计”、“拍照功能”等边缘化的用户需求着手,也是一把双刃剑,除了一些追求性能、配置的消费者会选择远离vivo外,其技术也因此一直停留在“原地打转”的水平,难于取得突破。

  据了解,vivo缺乏核心研发能力,是其一直没有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扭转品牌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上vivo没有布局自研手机CPU,以及支撑手机功能的核心技术,而只是集中研发影像等辅助芯片。因此,在高端手机方面,与国内其它手机厂商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更为致命的是,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都已逼近增长天花板之时,其它头部企业都有第二、第三增长曲线,而vivo却除了在智能手机赛道继续寻找突破口,稳住行业地位之外,已无太多选择。

  结语

  在国内消费电子市场,鲜有企业能像vivo这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如同摩尔定律一样,电子产品天然具有生命周期短、升级迭代快的特点,无数企业都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大潮中,销声匿迹,而vivo无疑算得上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

  只不过,vivo从当初东莞的一个小工厂,发展成为国内出货量排名第一的品牌,在走出了一条十分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的同时 ,也被困在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中。无论是其品牌力难以提升、冲击高端乏力,还是其产品线过于单一、生态化布局难以形成,都是其未来发展的掣肘。

  对于vivo而言,弥足珍贵的是,vivo先后经历了90年代国内山寨机横行的热潮,3G、4G、5G技术的迭代,依然能够活跃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大舞台,甚至已经处在了舞台中心。

  只是,在智能这个强敌环伺的“老赛道”,vivo却很难高枕无忧,更不能只是依靠智能手机守住已经打下的江山。由此可见,坐拥“销冠之名”的vivo,或许只能居安思危、穷则思变,方能迎来破局改命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 家电资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联系方式:sikto@126.com

本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家电资讯网站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重点推荐
四季沐歌荣膺「金致奖2024年度家居消费者信赖安心交付品牌」 又是第一!欧睿国际:海尔洗衣机获16连冠 是产能过剩还是产能过时? 新势力空调卖到脱销 官方认证好品质!两款Leader冰箱获评“好产品”奖 海尔智家:布局2024,开启2025 数字化服务助力海尔全球16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