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高管称理解和支持降薪:“我感觉还行”
寒气之下,人人自危。千名高管降薪,提升基层待遇,减轻公司压力。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给出了一家公司在寒冬里的生存之策。
11月22日,刘强东发布全员内部信称,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其中,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尽量减轻公司压力,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集团部分高管的现金薪酬降低10%~20%不等。
一名京东集团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上周五公司已经给高管们开会了,说了降薪这事。”不过,普通员工都是今天看到全员信才得知高管降薪的消息,并表示“很突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不会降薪,但目前还没波及到”。
不过,波及到降薪的高管对公司的举措表示了理解和支持。“长期主义,挺好的。”京东一名高管向《中国企业家》透露。此外,对于高管现金薪酬降低10%~20%的“杀伤力”,这名高管表示:“我感觉还行。”
此前,京东集团已陷入连续四个季度的亏损中,直至2022财年第二季度扭亏为盈。近期出炉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大幅扭转了去年同期28亿元的亏损,收获了接近60亿元的净利润。
一边是提升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团结一线队伍,稳定基本面,一边则是高管降薪,穷尽可能“降本增效”,向管理要利润。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京东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今年的利润来源主要靠“降本”,比如更聚焦在内部管理,明后年更多依靠增效。
业绩登高背后,京东也正面临增长放缓这一更为棘手的现实。今年第三季度,京东大幅削减营销投入,用户规模增速及收入增速也下滑至个位数。这在京东历史上还不曾有过。
从进攻到防守,不确定的战局中,京东开始强调聚焦,重新锚定自己的位置。
高管降薪:从副总监开始
在京东这封内部信中,“高管降薪”格外引人关注。
刘强东透露,此次涉及降薪的高管,涵盖京东集团副总监以上以及相对应的P/T序列以上全部高级管理人员,人数超过2000名。
“职位越高降得越多。”刘强东在内部信中称,他希望高管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这一决定,并致歉称:“如果两年之内,京东业绩重回高增长状态,集团随时可以恢复大家的现金报酬。”
不过,与此同时,京东对于基层员工福利待遇的提升举措一并在信中刊出: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邦基层员工缴齐五险一金;集团拿出100亿元,为包括德邦在内的所有集团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刘强东本人再捐款1亿元,集团以及各个BG/BU也会拿出一定比例的现金,大幅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规模。
刘强东在信中说:“过去,德邦的做法虽然合规合法,而且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同类公司,但依然有很多外包兄弟不能像自有员工一样享受全额五险一金待遇。我们会按照一定条件,逐步把外包兄弟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让大家更有保障!”
今年7月底,京东集团通过京东物流完成了收购德邦控股超过50%的股权,德邦物流也因此正式并入京东体系。刘强东在邮件中表示,在成功合并德邦之后,京东体系的员工总数已经突破了54万,相信未来京东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带来超过100万就业岗位。
在各大企业纷纷缩减人工成本、想尽办法降本减负的当下,刘强东强调要提升基层员工待遇。他在信中解释说,“我知道这会造成对德邦的短期财务压力,但是我相信在实施‘精兵简政、强化协同、激活员工、提升效率’的多种管理举措后,德邦会迎来更好的财务表现。”
京东员工大多身处物流一线,其中近八成来自农村。目前,京东是同业内唯一一家与物流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据第三方数据测算,2022年前三个季度,京东为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支出已超过330亿元。
降本增效:省出来的利润
尽管刘强东内部邮件中给出的时间点为“自2023年1月1日开始”,但是随着收购德邦后的业务整合,京东物流财报中参与仓储管理、分拣、拣配、打包、运输、配送及客服等运营员工的员工薪酬福利开支已有明显增长,今年第三季度该项成本项同比增长27.8%。
来源:受访者
收购德邦为京东物流补充了仓配资源及外部客户资源。今年第三季度京东物流财报显示,来自德邦的收入为58.2亿元,占到总营收的16.2%;同期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达到248.7亿元,占总营收的69.5%。
并表外部物流平台、砍掉社区团购业务,带来了京东第三季度营收和利润的双增,尤其是物流板块收入的增长,推动了京东整体利润的改善。第三季度包括京东物流、达达快送以及德邦物流在内的物流板块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速73%,远超市场预期的227亿元。
得益于京东物业资产的出售和社区团购业务的收缩,曾给京东带来巨额亏损的新业务也在逐渐改善。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京东新业务收入近50亿元,同比减少12.8%,经营利润却同比转正至2.76亿元,就在上一季度还是亏损20.32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第三季度,京东实现净收入2435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较上一季度的历史最低点有所回升;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0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8亿元,同比改善312.4%。一个明显变化是,想尽办法省钱,终于让京东赚钱了。
面对宏观环境的严峻挑战,“降本增效”早已成为互联网大厂的共同趋向,京东也不例外。第三季度,在履约开支、营销费用、研发开支等多项成本大头上,京东几乎“0增长”,由此,其经营利润触及87.3亿元,创历史新高。经营利润率也实现同比提升,达到3.6%。
“未来整个组织还有太多的效率可以提升。”在第三季度京东财报电话会上徐雷说道。他提到,京东利润增长的驱动因素,除了经营上的降本增效,还有品类结构的变化,“有的品类占比越来越高,可能这个品类的毛利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服务性收入也在提升。”
存量博弈的同时,京东还在寻求增量。
除去零售,京东正用服务业务谋求增长,试图维持其在产业层面的影响力。“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过去一年多来,这一概念在京东深入人心,“新型实体企业”的定位,也让京东在几家互联网大厂中格外显眼。最近几个季度,京东集团服务板块的增长远高于商品板块。
摄影:史小兵
增长放缓:徐雷承压
自今年6月开始,京喜拼拼大面积撤店,原来在20多个省份展开业务,目前只剩下最后4个——北京、山东、河南、湖北,京东国际也进行了调整,包括但不限于旗下出海平台JOYBUY关停。目前,京东社区团购业务的收缩已经渐入尾声。
“社区团购大战”各家惨淡收场后,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年代也结束了。业绩改善的同时,京东也不得不面对平台增长放缓的压力。刘强东渐渐隐退,增长难题交到徐雷手中。去年9月,徐雷担任京东集团总裁;今年4月,他出任京东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为了解决增长问题,过去两年,京东连续发起大手笔收购。
2021年,京东物流收购“零担物流行业老二”跨越速运,当年就贡献了113亿元收入;今年京东物流又将“零担老大”德邦股份收入囊中,一举增加了300亿元规模;今年夏天,京东还合并了达达,发力同城业务。
增长是悬在京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从京东当前选择的战略路线来看,动作明显趋于防守。京东宣布,未来将进一步聚焦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主航道。
徐雷表示,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进行了战略主航道的聚焦,“目前看来,我们当时的变化或者调整是非常及时的。”
与阿里和腾讯的同期核心收入微降不同,今年第三季度京东的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1.4%。一定程度上,这得益于德邦物流的并表。但就核心零售业务来看,京东本季度表现差强人意,5.9%的同比增速虽好于全国社零大盘,但仍低于全国线上实物商品增速。
用户增速的持续下滑,也在考验京东的“护盘”能力。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过往12个月,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为5.883亿,同比增长仅为6.5%,此前两个季度,这一数字分别为16.2%和9.2%。环比净增750万,增速则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
外部环境变化中,关注经营质量、聚焦核心业务成为今年京东的整体调整基调。京东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用户结构和质量”上,今年三季度零售业务的复购用户以及Plus用户规模增长更快,占全部用户的比例持续提升,进一步拉动了用户的平均购物频次和ARPU。
在徐雷看来,今年是疫情三年物流受影响最严重的一年。从9月份开始,全国17%的客户地址受疫情影响无法送达,给履约和销售带来很大影响,今年“双11”大促的订单取消率也高于往年。但他相信,未来仍然向好,消费已有明确复苏迹象,只是速度问题。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徐雷说,“对于管理层来说,更重要的是坚持目前的战略方向,并保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