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小家电要不要维修的症结在于观念

时间:2021-06-08  来源:网络  作者:编辑

  要想了解家电在售后维修上的特点,首先还是要从家电在整个家电中特点来看。黑电,不用多说是以电视、音响这一类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白电,传统上把冰箱洗衣机空调称为大白电,除此之外的被称为生活电器;家电,体积较小、价格偏低、用途单一的电器产品;厨卫电器,是指在厨房、卫生间使用的电器产品。

  实际上这样的划分只是传统的约定俗成,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权威定义。就以家电来说,同样一种产品,由于出现的早晚的历史阶段不同,使用场景的差异,有的被定义为家电,有些就被定义为厨电或者是生活电器。

  要正确认识家电的属性、特征,才能够正确认识家电。归纳一下,家电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家电个头(体积)都比较小。像电剃须刀、迷你风扇、除螨机、扫地机器人、美容仪、护眼仪、电吹风等等,相比大家电而言都是个头比较小的电器产品。

  第二,与厨房电器、生活电器边界模糊,难以区分。像料理机、豆浆机、面包机、电饼铛,你说是家电还是厨房电器?还有像咖啡机、电茶壶、电水壶是家电还是生活电器,也都没有明显的判别标准。

  第三,家电相对价值都比较低。一般的家电品价值都比较低,有的几十块钱,有的几百块钱。当然,也有上千元的家电,但主流还是价格相对便宜的。上千元的是一些特殊的产品,不具有代表性。

  第四,家电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这个属性很重要,家电是在大家电普及之后才茁壮成长起来,而之前家电品是此起彼伏。有的家电火爆一两年后就不见了踪影,不像大家电有几十年还经久不衰。

  第五,家电品更新迭代周期短。家电品因为设计结构简单,加之新场景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因此造成了家电品的迭代更快一些。有些家电还没等来得及完成普及,产品就迭代到新的形态。

  而且国内很多家电与传统大家电一样,是源自于欧美国家,是品质生活所需。只是近几年国内生活也开始追求品质,家电才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时期。也才有了国内企业创新的家电品。

  可见,家电的发展路径是与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就像国内,在解决温饱的时代,家电是凤毛菱角,毕竟不是生活必须品,能用家电品的人也就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家电在居民家中稀松平常,不再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的稀有物品,有些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快消品。

  了解了这些家电基本常识后,再来看家电的维修服务,就相对容易理解与一般传统大家电的不同。

  在欧美发达国家,家电绝大多数是属于一次性产品。使用中坏了就更新,不会再去修理后使用,一是不安全,电器产品维修后的安全系数会呈几何数级下降;二是没有那个必要,新买一个的成本要比维修还低。因此,都不会设置家电的维修部门或网店。

  国内企业在最初做家电时,之所以要配置售后维修,一是国内的传统观念是厉行节约。在物资短缺时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常态。在节约观念支配下,坏了维修是最基本的选择;二是,当时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一个家电品再小也有几十块钱,多的要上千元,以当时的收入水平,能维修好再用是最佳的选择。因此,行业相关部门就制定了家电维修管理办法,家电企业无奈也就照章办事,不得不配置售后维修网点。

  那么现在国内已经进入到追求品质生活的阶段,虽说厉行节约是一个光荣传统,但仔细算一算经济账来看,家电品要不要维修,厂家要不要设立维修网点,实际上答案已经是清楚不过。

  一般的家电品,只要用过一段时间(打开包装就发现坏的属于产品质量,是厂家换货概念,与维修无关),发现有问题尽量就不要再用了(电器不论大小,只要出现问题,就蕴含着安全风险),淘汰更新是最好的选择。综合家电维修的成本,维修后的使用体验,都不如更新一个迭代产品划算。

  厂家现在之所以还在探索“以换代修”是从遵循行业有关规定,是为消费者负责任的一种行为。但是要看到,这样的行业规定是在物资短缺的时代制定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现在物质丰富了,家电也已经有了很强的“快消品”特征,将一个“快消品”维修或者更换,经济账也是不划算的。当然,属于厂家产品质量那就另当别论,那应该实行厂家召回制度。

  市场上就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尴尬。家电维修费时费工,几乎与维修大家电一样的程序,一样的工作量,但家电价值低,收用户的多少费用算合适,很难有一个参照物。按照用工、用料,几乎跟再买一个都差不多,用户肯定不满意。

  因此,不论是社会维修店,还是厂商售后服务点,维修家电都是出于赔钱赚吆喝。不得已,才有厂家探索“以换代修”。问题是,用户用过多长时间的可以坏了换?一个家电用了3-5年了,厂家都已经更新迭代了几轮了,再换合适吗?

  从用户角度来说,如今经济收入水平已经不少。购买家电这样的居家消费品已是十分平常。对于家电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一定要根据情况来权衡是否要维修,千万不能再抱着“坏了必须要修”的思维观念,有修理价值的可以找厂家售后,但绝大部分家电是没有维修价值的,这不仅在于一方面维修后的家电使用体验感已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安全系数也降得很低,为何要冒这样的风险呢?

  解决这样的难题,恐怕还是要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改变。把过去在物质短缺时代的制度改一改,以家电快消品的属性来决定售后,这样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既保护用户权益,也保护厂商利益的好办法。总之,“以换代修”只是权宜之计!



免责声明: 家电资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联系方式:sikto@126.com

本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家电资讯网站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

重点推荐
谁说小客厅不配拥有百吋大屏?2025大屏电视选购新法则,必看! 安吉尔获评深圳制造业单项冠军 销量领先彰显硬核实力 做美食就是她的工作!海尔携手央视用小红花爆改家 京东以旧换新全年碳减排超30万吨 2024年回收旧家电超2000万台 罗莱智慧产业园正式启幕,以数智化引擎重塑家纺产业链新生态 阿尔蒂沙风神系列热销,品牌+渠道+服务铁三角模式打造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