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电中小品牌正在走一条危险的路
如果以灶具作为厨电行业的开端,这个行业在时间上无疑是领先国内所有家电品类的存在。由灶具再烟机,再到消毒柜、各类小家电、水产品,再到如今的各种集成和“混搭”、场景化延展,四十年来,围绕着厨房这一方寸之地不断进行边界拓展,成为厨电行业发展的主逻辑之一。
这一逻辑如此强势,以至于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厨电、厨卫家电、厨房小家电的标准定义。甚至我们对一些企业在进行调研分析时,都无法进行清晰的板块划分。而这样的发展特征,成就了一批见风就追、依赖新兴渠道红利、低价求生的中小品牌。然而,随着经济大环境、众所周知的三年时期以及存量市场的叠加影响,这样的发展路径对中小品牌来说,已经变得危险。
艾肯家电网在此前一则关于家电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文章中透露,今年1-9月份,厨电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业绩下滑、12家厨房小家电企业中过半数业绩下滑。而同期的82个家电上市公司中(按照中信家电行业分类),则有超过40%的企业实现“量利双增”。龙头企业的虹吸效愈加强劲,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三家公司拿走了近6成的业绩和近7成的利润。
厨电行业中的这一现象也更加明显。以最核心的烟机和灶具为例,今年上半年灶具TOP3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19年的51%提升到62%;同期烟机TOP3由57%提升到62%;洗碗机线下市场有78%、线下市场有56%的份额被该品类TOP3占据;在被称作“厨电新势力”的集成灶行业,去年刚入局的老板电器在当年九个月的时间销售额破2亿元并在今年上半年维持超40%的增长;去年以来全行业热追的集成烹饪中心品类,方太一家企业就拿到了市场七成以上的份额。
传统品类份额在迅速集中、新品类更是刚有风头就被抢食,再依靠蹭“风口”的思路显然是靠不住了。
那么所谓的新兴渠道红利呢?以京东为例,5%的平台服务费+2%的技术服务费看似不高,但如果再加上广告推广费、结算账期等因素,这并非一般中小品牌能够承受得起。据广东地区一位企业负责人透露,国内大型综合电商的进驻费用大约在30%,品牌“咖位”越低,则费用越高。在直播平台,坑位费和佣金率也是避不开的花费,稍有名气的主播佣金率都在20%以上。“一开始挺新鲜,拉个主播就能卖货,尤其是封控期间的直播盛景将再也不会出现了。以前小家电直播的300元定律(意指定价不超过300元的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较为随机),现在降到了99元都要大费口舌”,该人士强调 。
而依靠低价格、游走在大品牌无法兼顾的下沉市场又怎样呢?前述行业TOP3、TOP5市场份额今年以来的提升已经给出了答案——行业头部品牌已经在悄悄使用价格杠杆,只不过较之新品铺市的声量较小而已,更何况行业一直还有美的、万和这样一贯在总成本领先战略上表现优异的品牌。至于下沉市场,头部品牌伴随天猫、京东等下沉步伐,早已经开始了渗透。总而言之,中小品牌的空间和机会,已经遭受严重挤压。
仅以集成灶为例,今年一季度,集成灶线上市场有42个品牌、线下市场有23个品牌,共计65个品类相继退市。没有品牌支持、没有强力的渠道支撑,没有核心研发而仅靠品类风口、靠电商红利、靠低价策略的路,越来越行不通。
但现实的情况是,还有很多企业心存侥幸。他们从来看不到美的、海尔、格力动辄数十上百亿的研发投入,也看不到厨电“方、老、华”4%销售额占比的创新投入——存量市场时代,某种意义上就是品牌、研发和渠道构建能力的收割期,即便是有新的品类机会,也会应上“多财善贾”这句俗语。
凛冬已至,有人却从未准备御寒,或者根本来不及。中小品牌的路,更危险。
分享免责声明: 家电资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联系方式:sikto@126.com
本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家电资讯网站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敬请谅解。